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宝能汽车阔步迈向新征程


新能源浪潮下,民族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新征程波澜壮阔。

近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930.64万辆增至2021年的2627.5万辆,相当于美国与欧洲销量之和,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重提升至32.42%。新能源汽车方面,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8万辆,2021年跃升至352.1万辆。今年前八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91万辆,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亮眼的产销数据外,更让人振奋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能源汽车爆炸性增长的关键时期,在传统车企、跨界造车新势力等共同努力下,厚积薄发的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跨越式的大发展,有望在新四化点燃的行业大变革中完成向领跑者的转变。

经历艰苦卓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民族汽车产业时与势俱在。

造车新实力的家国情怀

众多企业当中,低调沉稳的宝能汽车尤值得一提。以2017年底收购观致汽车为起点,宝能汽车立足长期主义,以打造高品质、高安全的汽车产品为目标,坚持正向研发,坚持从制造源头布局全产业链,累计投入资金逾500亿元,成功落地涵盖“研发-零部件-整车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一流整车制造能力、BAO和观致两大核心品牌、三大产品路线、五大研发中心、七大整车生产基地,建立了“一盘棋”的整体优势。

宝能汽车深圳生产基地

“不同于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宝能称得上造车‘新实力’的代表。”长期观察汽车产业的一位分析师称,从产业链的角度,宝能汽车已成为国内汽车产业布局最为完善的新能源车企之一,且其布局极具前瞻性,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也预留了足够的内转腾挪的空间,确保大风大浪的市场环境中稳如磐石。

1992年创立伊始,宝能集团便确立“发展产业 回报社会”的企业使命,30年来矢志不移、一以贯之落实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成为国内最知名的现代化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可以说,宝能自创立到每一次转型发展,都将企业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紧紧相连,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低调的姚振华,正是凭借着朴素的家国情怀,敏锐的企业战略家眼光,超强的学习与执行能力,带领着宝能集团在市场风浪中不断前行。

攻坚克难的真“行动派”

某种程度上,这也解释了宝能造车的初衷以及所选择的路径。

正向研发+全产业链布局,宝能造车选择了更为艰难、投入更大、回报期更长,但却利于打造长远核心竞争力的道路。

毋庸置疑,宝能汽车是国内为数不多真正坚持正向研发的车企。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以制造基地为依托,宝能打造了以中国(深圳)全球研发中心为基点,涵盖上海、西安、广州、昆山研究院,以及海外研发中心等在内的“1+N”全球研发体系,研发业务包括动力电池、三电系统、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核心领域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既满足了当下汽车正向开发生产的方方面面,也为未来高品质产品的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宝能汽车深圳基地总装车间

以正向研发为抓手,自进入汽车行业5年多以来,宝能投资530亿元资金,成功落地了涵盖“研发-零部件-整车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成为国内汽车产业布局最完善的新能源车企之一,在汽车产业变革的环境下建立了综合竞争优势。凭借着宝能深耕多元产业30年的积淀,综合性企业集团的强大实力  ,宝能汽车以产业链生态持续推进一体化整合,构建了多数竞争者难以企及的壁垒。

特别是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动力电池、三电系统、动力总成等)以及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领域,宝能汽车自主研发已形成扎实成果,并一体化服务于七大超级制造基地的自主生产,通过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极致品质的汽车产品。宝能BAO品牌系列豪华电动车型,拟搭载的便是宝能旗下聚创新能源自主研发的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联网终端等智能应用,则是来自旗下前海七剑的最新成果。观致汽车将推出的增程式车型,是基于宝能汽车自主开发的xEV平台上打造,该平台具备高度的可延展性,支持BEV(纯电动汽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REV(增程式电动汽车)等多种技术路线。

宝能汽车新车品鉴会,嘉宾试乘试驾GX16

截至2022年8月,宝能汽车集团在整车开发、智能网联、动力总成、新能源等领域累计申请各类专利2854件,其中:发明专利1278件,实用新型1489件,外观设计27件;已授权各类专利578件,其中:发明44件,实用新型528件,外观件6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数量位居行业前列。自主研发与自主生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构建的竞争力优势将在越发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凸显。

宝能汽车集团自主开发的xEV平台

欲速则不达。宝能构筑的恢宏汽车事业版图,瞄准的并不是一城一池,艰难而正确的漫漫征途,注定是挑战不断。叠加特殊状况反复、经济低迷周期等因素,和众多市场主体一样,宝能集团也遇到了阶段性的流动性困难,对造车事业不可避免产生一定冲击。

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挑战重重,宝能汽车仍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如宝能汽车新近推出的小型电动潮牌悠宝利品牌,首款车型A3在9月21日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惊艳亮相,并将在年底前全面量产上市,现已签约布局山东、江苏等上百个城市销售渠道,斩获数万辆订单。

首届悠宝利汽车经销商大会

与此同时,观致品牌服务网点也正在加速恢复。8月30日,观致汽车宣布全国48家服务网点已经恢复部分售后服务,开始正式营业,标志着观致汽车新服务行动正式起航。同时对服务商管理体系进行升级,提高服务商运营管理能力,服务网点累计将达300家,覆盖31个省,220个城市。预计到今年年底,全面完成配件中心库1个(常熟)加5个区域配送仓(深圳、武汉、成都、天津、南京),打造配件中心仓与服务站常备仓互补的新模式。明年将结合观致产品特点开拓新销售渠道380家,其中直营(30家)、合作(100家)、授权(150家)、代销(100家);从服务属性上分为体验中心(10家)、商超展厅(220家)、4S店(150家),以满足不同产品展示及销售与服务。

有业内人士称赞宝能:事不避难,起而行之,此谓真“行动派”。

实干兴邦的积极践行者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在当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前,如此智慧箴言,对全体国民,对百行百业,不仅是精神的鼓舞,也是有力的引导。在风险与挑战面前,民族企业与国家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在挑战重重的当下,有更多企业临危不乱、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有更多的企业家坚守初心、知重负重,在舆论的不理解甚至谩骂中跨过千难万险、抵达荣光。宝能汽车攻坚克难的行动与实践,正体现这样一种精神与意志。

对宝能造车,舆论场上的污名抹黑同样并不鲜见。宝能造车不同于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布局思路不被外界理解,加之宝能惯常低调,较少公关宣传,舆论不解之声时而有之。对此,宝能始终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在吃瓜群众的情绪随性表达与既往刻板印象下,外界严重低估了宝能造车大业的定力与决心,更并未真正花上一些时间了解,宝能汽车整体实力有多强,其正面研发与业已成型的全产业链布局,又将释放怎样的巨大潜力。

如何破解这些误读和刻板印象?其实,用常识就可判断,用事实就可反驳。

自那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股权事件后,宝能就被好事者冠之以赚快钱的“资本大鳄”。这样似是而非的论断也平移到了对宝能造车的评价上。殊不知,资本市场的确凿事实表明,宝能不仅是价值发现者,更是真正的长期主义经营者,真正的实业耕耘者。如文章前述,一个事实是,被误认为是资本玩家的宝能反而是最为耐心地一步一步构建起了汽车全产业链。

另以2015年宝能战略投资中炬高新、南玻等上市公司为例,历年财报数据来看,在宝能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公司经营态势持续向好。中炬高新2016-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3.62、4.53、6.07、7.18、8.9、7.42亿元,同期营收为31.58亿元增长至51.16亿元,保持增长态势;南玻A期间营收分别为89.74、108.8、106.1、104.7、106.7、136.3亿元,宝能战略投资南玻以来营收稳步上涨,特别是2017年首次突破百亿元,净利润由2017年的8.2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29亿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创业时服务民生的连锁超市,到“制造宝能”战略纵深推进,往汽车制造发展的重大转型,宝能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以实际行动投身于“产业报国、实业兴邦”的实践。

外界一时喧嚣置喙,不影响宝能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踏实前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正向研发,坚持自主制造生产,宝能汽车独有的全产业链体系已然成型,成果即将爆发。目前,宝能汽车西安工厂正在为悠宝利A3的生产作最后冲刺,近期启动新员工招聘,已有数百名新员工陆续入职,并开展员工培训、工艺手册编制等一系列工作;车间设备调试也在紧张开展当中……预计年底前悠宝利A3将在西安工厂率先启动全面量产。

image.png

宝能汽车西安生产基地

作为全新品牌,悠宝利何以得到经销商热捧?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品牌背后宝能汽车生产制造能力以及全产业链综合实力。

更早前,宝能汽车西安工厂已成功生产下线观致REV等车型产品。作为宝能自投建成的首个整车制造基地,西安工厂配备国际最先进的设备与工艺,通过自动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平台搭建,实现智能制造,并可进行多车型、多平台、柔性化共线生产;工厂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车间按照60JPH(每小时下线台数)设计,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叠加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因应需求工厂生产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

宝能汽车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扎实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民族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为加快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贡献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